top of page

[訪問] 高敏兒|面對環境轉變「爆喊」鬧情緒 因為天生高度敏感|專家分享特徵+照顧技巧

部分小朋友容易受外在環境影響,只是細小的轉變,他們都會表現出很大的反應,外人以為他們鬧情緒或是家庭教養問題,更讓爸爸媽媽在照顧上承受不少壓力;事實上,這些小朋友只是天生感覺敏銳的「 高敏兒 」。

「 高敏兒 」(Highly Sensitive Child)是指擁有高敏感「性格特質」的小朋友,他們的敏感範疇可以涉及環境、社交、情緒反應、感官接收等,例如對環境「高敏」,便會較難適應環境的轉變。

藝人雨僑的2歲女兒Harper是一名 高敏兒 ,因此在日常生活都要花點心機處理。她在社交媒體分享與Harper參加playgroup畢業禮的經歷,當時Harper突然爆喊並奪門而出,不肯再回到班房,原來當時現場關燈準備播放影片,「關燈」的環境轉變,便令她出現「敏感」反應。

另一次雨橋帶Harper到另一間playgroup補課,原本的課室及老師不同了,換來另一位陌生人,結果Harper站在牆邊5分鐘,然後爆喊45分鐘,並奪門而出5至6次;學校職員用盡方法安撫Harper,並安排熟悉的老師來探望,最終餘下課堂仍能順利完成,Harper更不捨得離開。




「 高敏兒 」與「焦慮症」有別

臨牀心理學家黃詠詩指,「 高敏兒 」是一種「性格特質」,例如面對環境轉變、被人責備,或是遇到陌生人時,會出現較大的情緒反應,而敏感程度則因人而異。一般而言,幼兒時期的反應會較大,而敏感的範疇可以同時出現,例如被人責備或不開心時,「社交」及「情緒」的反應有機會同一時間呈現。

與其他小朋友比較, 高敏兒 有較大反應,因此不少人會將此「特質」與焦慮症、過度活躍症、自閉譜系障礙、社交障礙等臨牀病症混為一談。黃詠詩解釋,部分 高敏兒 會同時出現焦慮狀況,例如面對陌生人、陌生環境時,便會產生緊張反應,但是臨牀診斷的「焦慮症」有機會進一步障礙小朋友的生活,例如返學或環境適應;所以, 高敏兒 有機會出現焦慮情況,但並非所有情況都屬於「焦慮症」。

至於過度活躍症、自閉譜系障礙、社交障礙等,亦要根據臨牀診斷,符合標準才可斷定為患上這些病症。「例如 高敏兒 於一個不自在的地方,可能會難以坐定,但他們並非所有地方都難以坐定,所以不會斷定這些小朋友是『過度活躍症』。」


「 高敏兒 」需要治療?

高敏兒 是否需要治療,主要視乎他們的情況會否影響到日常生活;黃詠詩表示, 高敏兒 面對入讀K1或升小學、轉工人姐姐等情況,情緒反應會較大,適應會較慢,如果家長未能妥善處理,或不懂安撫小朋友情緒,他們便需要尋求專業協助。

黃詠詩指,並非每一名 高敏兒 都需要治療,「評估時,主要了解小朋友的狀況,他們與環境之間的影響及配合,並因應他們的情緒反應、對環境適應程度等,進一步決定合適的治療。」


「 高敏兒 」的照顧技巧

爸爸媽媽不了解「 高敏兒 」時,可能會對小朋友的行為產生不解,往往會怪責他們的「扭計」行為。如果家長發現小朋友屬「 高敏兒 」,他們可以於照顧小朋友的生活及情緒方面做多一步,以下便是黃詠詩的建議:


生活層面

如果小朋友是較慢適應環境或生活轉變的 高敏兒 ,家長可以預先與小朋友溝通,例如告知他們去哪裏、有甚麼、做甚麼,讓小朋友有心理準備,不用擔心到一個新環境或面對新轉變。


情緒層面

如果小朋友的敏感特質爆發,出現情緒反應,家長最緊要是「慢下來」,首先穩定小朋友情緒,給予他們空間抒發。其次是在小朋友身邊陪伴,拍拍他們膊頭,告訴他們不要擔心,「爸爸媽媽會在這裏等你情緒平伏」。

如果小朋友懂得用言語溝通,家長可以進一步了解他們的擔心,有甚麼事情令他們覺得不舒服,然後着手幫助他們處理。小朋友逐漸成長時,可以教他們一些情緒調節的技巧,例如幼兒呼吸法,讓他們面對情緒不穩時亦懂得應付,將來面對生活壓力亦懂得紓緩。


原文刊於 Ohpama:

Comments


Single Post: Blog_Single_Post_Widget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