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Our Recent Posts

Archive

Tags

電子成癮 ︱幼童沉迷睇CoComelon猶如興奮劑會上癮? 心理學家提出4建議應對

  • Writer: News
    News
  • 1 day ago
  • 3 min read

早前有人在網絡拍片,講述「CoComelon」令人「上癮」的方法,他指相關影片採用鮮豔色彩及熟識的童謠,吸引小朋友觀看,不過內容上平均只有1、2秒就轉換場景,意味節奏快速,令小朋友無法分心,一直吸引不停望着屏幕追看。


有外國媒體訪問兒童發展及教育專家Jerrica Sannes,她亦認同有關看法,並認為這類影片內容有極強的刺激性,作用類似藥物、興奮劑一樣,大腦透過觀看屏幕時分泌多巴胺,節目越刺激「藥性」越強,從而令小朋友成癮,影響他們的行為及專注力。


有關說法引起一眾家長熱議,有人指現時流行的短視頻有同樣的問題,「成年人的注意力及集中時間亦很短」。不過有人指出,小朋友太過投入觀看網上影片,家長的責任多於影片的內容;亦有家長表示,小朋友看相關影片,反而有更好的英語發展。


本港臨床心理學家黃詠詩接受《Oh! 爸媽》訪問時,指年幼的小朋友與外界接觸時,往往透過視覺及聽覺的刺激,來得到滿足感及開心的感覺。


由於不少兒童節目,特別是針對3歲以下幼童的影片,設計上會比較色彩繽紛、充滿音樂、人物表情相對誇張,達到視覺及聽覺的刺激,即使小朋友看不懂、聽不明,仍然被吸引持續地觀看。


黃詠詩表示,現時不少外國研究顯示,小朋友沉迷觀看電子產品,對他們的早期發展有一定的關聯性影響——當小朋友長時間對着電子屏幕,便會減少時間表達自己的需要,從而減少與身邊的人溝通。

另外,如果影片內容沒有太多對白,或純粹只有歌曲,幼童未能透過聆聽吸收訊息,結果會影響語言及社交溝通能力。其次,幼童經常坐着觀看影片,便會減少玩玩具的時間,繼而亦會影響小肌肉的發展。


黃詠詩指,這類影片在短時間捉緊一個人的專注力,幼童會希望一直維持視覺及聽覺的刺激,一旦被家長暫停觀看時,他們回到現實生活失去感觀刺激,便會容易發脾氣、失去耐性。


電子成癮 ︱心理學家4建議應對電子成癮


觀看網上影片似乎是現今都市人不可或缺的娛樂,家長給予小朋友接觸時,到底有何對策?

黃詠詩認為,不應該讓年紀小的幼童接觸太多此類影片,如果3歲以下建議每日最多只可觀看20分鐘;除了有時間限制,家長亦應陪同小朋友觀看,了解觀看的內容。


對於3歲至6歲的小朋友,由於已經入讀幼稚園,與人相處的發展可能比3歲以下為穩定,但仍不可以太多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,否則小朋友專注及倚賴「電子產品」,便會減少培養其他興趣發展。


黃詠詩又認為,使用手提電話或平版電腦觀看串流影片,對小朋友的影響比觀看電視更甚,因為這些電子產品比較隨手可得,小朋友就有機會使用較長時間。


家長除了「取走」,亦要向小朋友「給予」,黃詠詩建議可以與他們發掘不同的興趣,例如玩玩具、看書、戶外活動等,讓他們的興趣發展可以更多元化,娛樂不會只是聚焦於「影片」上,減少對電子產品的倚賴。




Comments


Single Post: Blog_Single_Post_Widget

電話 Tel: 35203066

地址: 香港中環皇后道中33號萬邦行1302-4室

Address: Room 1302-04, Melbourne Plaza, Queen's Road Central, Hong Kong

  • Facebook Social Icon

©2022 by Karen Wong's Psychological Service. 

bottom of page